Analysis of information sources in references of the Wikipedia article "三净肉" in Chinese language version.
由於華人佛教不採托缽制度,寺院炊事的僧眾沒有理由再進肉食,所以早在梁武帝時代,業已禁絕肉食;連為數眾多的在家信眾,基於慈憫眾生的胸懷,也紛紛素食,以期減少動物的苦難與殺戮
裊將尊者終其一生是個素食者,而馬哈希尊者雖然嚴格說來不是素食者,但他考慮到雞、鴨的蛋暗示有血有肉的胚胎,因此也不吃蛋。
以菩薩經藏而言,有未禁止、但也有完全阻止的。如《楞伽經》完全禁止食肉,大乘佛教中泰半要食素的,當然這不能一概而論。阿闍黎清辨在《中觀心要》中講過,若食三淨肉並無過失,清辨有講,來源可能是《中觀心要》的註解,《中觀心要》講到「彼時不住彼」時,有做過三淨肉的解釋。
正食,亦名噉食,它的梵文原名叫作蒲膳尼或稱蒲闍尼(Bhojanīya)……此處所說正食,若以現代的名詞解釋便是主食……非正食,亦名嚼食,它的梵文叫作佉闍尼,又叫佉陀尼,又叫珂但尼(Khādanīya)……總之,非正食即是今人所稱的副食品,無非是包括了蔬菜瓜菓之類的東西,甚至可說,除了主食以外的所有食品,都可列入佉闍尼中去。
裊將尊者終其一生是個素食者,而馬哈希尊者雖然嚴格說來不是素食者,但他考慮到雞、鴨的蛋暗示有血有肉的胚胎,因此也不吃蛋。
由於華人佛教不採托缽制度,寺院炊事的僧眾沒有理由再進肉食,所以早在梁武帝時代,業已禁絕肉食;連為數眾多的在家信眾,基於慈憫眾生的胸懷,也紛紛素食,以期減少動物的苦難與殺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