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毒 (Chinese Wikipedia)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sources in references of the Wikipedia article "三毒" in Chinese language version.

refsWebsite
Global rank Chinese rank
3,456th place
123rd place
1st place
1st place

ncl.edu.tw

readopac1.ncl.edu.tw

  • 萬金川. 文本對勘與漢譯佛典的語言研究-以《維摩經》為例. 正觀. 2014: 5-59 [2018-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0). 六朝以降早期的佛經寫本裡的「淫」字,在入宋之後的刻本裡,幾乎都一律改作了「婬」字。其實在石室遺書六世紀以下的寫卷裡,這種情況業已大量出現。以《普曜經》與《正法華經》相當頻出的「婬怒癡」一語為例,便是如此。然而,以支謙所譯《維摩經》為例,針對經文中所云「於非常身,不以泥洹,常現不婬」,我們通過一件書於四世紀末的石室遺書裡的支謙譯《維摩經》寫卷的對勘,卻可以發現該一寫卷乃作「於非常身,不以泥洹,常現不淫」。……就竺法護所譯《正法華經》而言,什譯《妙法蓮華經》則分別作「婬欲、瞋恚、愚癡」,而辛嶋《正法華經詞典·婬怒癡》給予「婬、婬欲」的對勘梵語乃是“raga=delight”,但是在古典漢語裡,其實只有「淫」字可兼有「貪欲」之義,而「婬」字則並無此一義項。……此處(《維摩經》)的梵文原語作“viraga”(Tib: hdod chags dav bral ba, 即「離貪、離欲」之義),而該一梵語的構詞前綴則是具有否定意味的“vi-”,因此支謙便以「不」來對譯它,至於其後接的“raga”一詞,在佛教語境裡,就是指「三毒」之一的「貪」,亦即寫卷的「淫」或刻本的「婬」 

web.archive.org

  • 萬金川. 文本對勘與漢譯佛典的語言研究-以《維摩經》為例. 正觀. 2014: 5-59 [2018-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0). 六朝以降早期的佛經寫本裡的「淫」字,在入宋之後的刻本裡,幾乎都一律改作了「婬」字。其實在石室遺書六世紀以下的寫卷裡,這種情況業已大量出現。以《普曜經》與《正法華經》相當頻出的「婬怒癡」一語為例,便是如此。然而,以支謙所譯《維摩經》為例,針對經文中所云「於非常身,不以泥洹,常現不婬」,我們通過一件書於四世紀末的石室遺書裡的支謙譯《維摩經》寫卷的對勘,卻可以發現該一寫卷乃作「於非常身,不以泥洹,常現不淫」。……就竺法護所譯《正法華經》而言,什譯《妙法蓮華經》則分別作「婬欲、瞋恚、愚癡」,而辛嶋《正法華經詞典·婬怒癡》給予「婬、婬欲」的對勘梵語乃是“raga=delight”,但是在古典漢語裡,其實只有「淫」字可兼有「貪欲」之義,而「婬」字則並無此一義項。……此處(《維摩經》)的梵文原語作“viraga”(Tib: hdod chags dav bral ba, 即「離貪、離欲」之義),而該一梵語的構詞前綴則是具有否定意味的“vi-”,因此支謙便以「不」來對譯它,至於其後接的“raga”一詞,在佛教語境裡,就是指「三毒」之一的「貪」,亦即寫卷的「淫」或刻本的「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