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of information sources in references of the Wikipedia article "化學元素" in Chinese language version.
Concern over the dominance of German, especially within chemistry, had been simmering for some time. ... In all these international venues, German was proscribed, and only (alongside Italian) granted a subsidiary status in IUPAC in 1929.
又如101-11號元素,...(IUPAC)對其重新命名之後,兩岸化學專家經過研討,對11個元素的定名達成一致意見。於是,目前兩岸100號之後的元素名稱是完全一致的。
Most of the universally accepted symbols for elements at present were first introduced by the Swedish chemist J J Berzelius (1779—1848). He suggested that the symbols of elements be made frome one or two letters of the name of the element.
...以元素 106 命名為「𨭎」( Sg , seaborgium ) ,應該實至名歸。爭議則純屬區域政治化, 及意氣用事之舉。以歐洲國家成員為主力的國際純粹及應用化學聯盟(IUPAC)的 命名委員會,不滿美國代表機構(如美國化學會)的要求,認為美國人獨大專斷,於是故作...
本刊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化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于1998年1月中旬召开了无机化学名词组扩大会议,会议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1997年8月27日决定对101~109号元素英文名称重新命名的意见,审定了相应的中文命名。参加会议的有化学、物理学方面的专家和语言文字方面的工作者,会议在前一个阶段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审定了我国101~109号元素的中文名称。其定名中使用的汉字已征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同意,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1998年7月8日正式公布使用。
本刊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化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于1998年1月中旬召开了无机化学名词组扩大会议,会议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1997年8月27日决定对101~109号元素英文名称重新命名的意见,审定了相应的中文命名。参加会议的有化学、物理学方面的专家和语言文字方面的工作者,会议在前一个阶段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审定了我国101~109号元素的中文名称。其定名中使用的汉字已征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同意,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1998年7月8日正式公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