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陵崔氏 (Chinese Wikipedia)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sources in references of the Wikipedia article "博陵崔氏" in Chinese language version.

refsWebsite
Global rank Chinese rank
27th place
30th place

wikisource.org

zh.wikisource.org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五·唐纪十一》:吏部尚书高士廉、黄门侍郎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葇、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氏族志》成,上之。先是,山东人士崔、卢、李、郑诸族,好自矜地望,虽累叶陵夷,苟他族欲与为昏姻,必多责财币,或舍其乡里而妄称名族,或兄弟齐列而更以妻族相陵。上恶之,命士廉等遍责天下谱谍,质诸史籍,考其真伪,辨其昭穆,第其甲乙,褒进忠贤,贬退奸逆,分为九等。士廉等以黄门侍郎崔民幹为第一。上曰:“汉高祖与萧、曹、樊、灌皆起闾阎布衣,卿辈至今推仰,以为英贤,岂在世禄乎!高氏偏据山东,梁、陈僻在江南,虽有人物,盖何足言?况其子孙才行衰薄,官爵陵替,而犹卬然以门地自负,贩鬻松槚,依托富贵,弃廉忘耻,不知世人何为贵之!今三品以上,或以德行,或以勋劳,或以文学,致位贵显。彼衰世旧门,诚何足慕!而求与为昏,虽多输金帛,犹为彼所偃蹇,我不知其解何也!今欲厘正讹谬,舍名取实,而卿曹犹以崔民幹为第一,是轻我官爵而徇流俗之情也。”乃更命刊定,专以今朝品秩为高下。于是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降崔民幹为第三。凡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颁于天下。
  • 新唐书·卷一百八十二·列传第一百七‧崔珙傳》:诸崔自咸通后有名,历台阁藩镇者数十人,天下推士族之冠。
  • 舊唐書‧崔珙傳》:崔氏咸通、乾符間,昆仲子弟紆組拖紳,歷臺閣、錢籓嶽者二十余人。大中以來盛族,時推甲等。
  • 水經注卷九‧清水》:又東過汲縣北(縣,故汲郡治,晉太康中立。......城東門北側有太公廟,廟前有碑,碑云:太公望者,河內汲人也。縣民故會稽太守杜宣白令崔瑗曰:太公本生于汲,舊居猶存。君與高、國同宗太公,載在經傳,今臨此國,宜正其位,以明尊祖之義。于是國老王喜,廷掾鄭篤,功曹邠勤等咸曰:宜之。遂立壇祀,為之位主。......)
  • 新唐書卷七十二‧宰相世系二
  • 鄭樵通志二十略‧氏族略第三》:崔氏,姜姓,出齊丁公嫡子季子,讓國於叔乙,食采于崔,遂為崔氏。杜預云,濟南東朝陽縣西北有崔氏城是也。季子生穆伯。穆伯生沃。沃生野。八世孫夭,僖二十八年,晉侯,宋公,齊國歸父,崔夭次于城濮。夭生杼。宣十九年,齊惠公卒,崔杼有寵於惠公,高國畏其偪也,公卒而逐之,書曰崔氏出奔衞,非其罪也。成十七年,齊侯使崔杼為大夫。襄二十三年,崔杼弑莊公。崔杼生成及彊,後妻生明,嫡庶爭立,二十七年,慶封使盧蒲嫳殺成及彊,杼及其妻縊。崔明奔魯,生良,十五世孫意如,為秦大夫,封東萊侯,二子伯基,仲牟,伯基居清河東武城,仲牟居博陵安平,並為著姓。
  • 通典‧州郡八古冀州上》:饒陽郡深州(今理陸澤縣)。戰國時屬趙。秦為上谷、鉅鹿二郡地。漢為涿郡地。後漢屬安平國,桓帝以後為博陵郡。晉為博陵國。後魏為博陵郡,北齊亦同。隋初郡廢,置深州;煬帝初州廢,以其地分入博陵、河間二郡。大唐復置深州,或為饒陽郡。領縣四:......安平(漢舊縣)。
  • 後漢書‧崔駰列傳
  • 晉書‧崔洪傳
  • 資治通鑑‧卷200
  • 北史‧列傳第二十
  • 周書‧列傳第二十七
  • 裴松之註《三國志‧諸葛亮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