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田制 (Chinese Wikipedia)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sources in references of the Wikipedia article "屯田制" in Chinese language version.

refsWebsite
Global rank Chinese rank
9,165th place
589th place
1st place
1st place

guoxue.com

  •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汉纪五十四》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羽林监枣祗请建置屯田,曹操从之,以祗为屯田都尉,以骑都尉任峻为典农中郎将。
  • 《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第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建安元年……是岁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
  • 《三国志·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韩浩者,河内人。……(裴松之注:)魏书曰:韩浩字元嗣。……时大议损益,浩以为当急田。太祖善之,迁护军。
  • 《三国志·魏书十六·任苏杜郑仓传第十六》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是时岁饥旱,军食不足,羽林监颍川枣祗建置屯田,太祖以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屯田於许下,得谷百万斛,郡国列置田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贼数寇钞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衤复陈以营卫之,贼不敢近。军国之饶,起於枣祗而成於峻。
  • 《三国志·魏书二十八·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时欲广田畜谷,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已东至寿春。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又以为“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三倍於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於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宣王善之,事皆施行。正始二年,乃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汎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

web.archive.org

  •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汉纪五十四》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羽林监枣祗请建置屯田,曹操从之,以祗为屯田都尉,以骑都尉任峻为典农中郎将。
  • 《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第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建安元年……是岁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
  • 《三国志·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韩浩者,河内人。……(裴松之注:)魏书曰:韩浩字元嗣。……时大议损益,浩以为当急田。太祖善之,迁护军。
  • 《三国志·魏书十六·任苏杜郑仓传第十六》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是时岁饥旱,军食不足,羽林监颍川枣祗建置屯田,太祖以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屯田於许下,得谷百万斛,郡国列置田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贼数寇钞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衤复陈以营卫之,贼不敢近。军国之饶,起於枣祗而成於峻。
  • 《三国志·魏书二十八·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时欲广田畜谷,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已东至寿春。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又以为“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三倍於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於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宣王善之,事皆施行。正始二年,乃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汎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