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 (Chinese Wikipedia)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sources in references of the Wikipedia article "忽必烈" in Chinese language version.

refsWebsite
Global rank Chinese rank
1st place
1st place
9,165th place
589th place
low place
702nd place
2,306th place
1,410th place
11th place
332nd place

archives.go.jp

digital.archives.go.jp

  • 蒙古國牒状. 文永三年(1266年) [2023-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1). 上天眷命 大蒙古國皇帝奉書 

guoxue.com

  • 郝经给忽必烈的上书《班师议》,全文收录于郝经的著作《陵川集》卷三十二。《元史》卷一百五十七《郝经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以及《新元史》卷一百六十八《郝经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则收录了《班师议》的绝大部分内容。
  • 《元史》卷八十七《百官志三》记载:“宣政院,秩从一品,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遇吐蕃有事,则为分院往镇,亦别有印。如大征伐,则会枢府议。其用人则自为选。其为选则军民通摄,僧俗并用。至元初,立总制院,而领以国师。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置院使二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参议二员、经历二员、都事四员、管勾一员、照磨一员。二十六年,置断事官四员。二十八年,增佥院、同佥各一员。元贞元年,增院判一员。大德四年,罢断事官。至大初,省院使一员。至治三年,置院使六员。天历二年,罢功德使司归宣政,定置院使一十员,从一品;同知二员,正二品;副使二员,从二品;佥院二员,正三品;同佥三员,正四品;院判三员,正五品;参议二员,正五品;经历二员,从五品;都事三员,从七品;照磨一员,管勾一员,并正八品;掾史十五人,蒙古必阇赤二人,回回掾史二人,怯里马赤四人,知印二人,宣使十五人,典吏有差。”节选自《元史》卷八十七《百官志三》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元史》卷二百零五《桑哥传》记载:桑哥又以总制院所统西蕃诸宣慰司,军民财谷,事体甚重,宜有以崇异之,奏改为宣政院,秩从一品,用三台银印。世祖问所用何人,对曰:“臣与脱因。”于是命桑哥以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丞相兼宣政使,领功德使司事,脱因同为使。节选自《元史》卷二百零五《桑哥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元史》卷一百六十三《张雄飞传》记载:他日,与江孝卿召见,帝曰:“今任职者多非材,政事废弛,譬之大厦将倾,非良工不能扶,卿辈能任此乎?”孝卿谢不敢当。帝顾雄飞,雄飞对曰:“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如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帝曰:“善。”乃立御史台,以前丞相塔察兒为御史大夫,雄飞为侍御史,且戒之曰:“卿等既为台官,职在直言,朕为汝君,苟所行未善,亦当极谏,况百官乎!汝宜知朕意。人虽嫉妒汝,朕能为汝地也。”雄飞益自感励,知无不言。参议枢密院事费正寅素憸狡,有告其罪者,诏丞相纟泉真等与雄飞杂治之。请托交至,雄飞无所顾,尽得其罪状以闻,正寅与其党管如仁等皆伏诛。节选自《元史》卷一百六十三《张雄飞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太庙成。丞相安童、伯颜言:“祖宗世数、尊谥庙号、配享功臣、增祀四世、各庙神主、七祀神位、法服祭器等事,皆宜以时定”。乃命平章政事赵璧等集议,制尊谥庙号,定为八室。烈祖神元皇帝、皇曾祖妣宣懿皇后第一室,太祖圣武皇帝、皇祖妣光献皇后第二室,太宗英文皇帝、皇伯妣昭慈皇后第三室,皇伯考术赤、皇伯妣别土出迷失第四室,皇伯考察合带、皇伯妣也速伦第五室,皇考睿宗景襄皇帝、皇妣庄圣皇后第六室,定宗简平皇帝、钦淑皇后第七室,宪宗桓肃皇帝、贞节皇后第八室。”节选自《元史·祭祀三·宗庙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大蒙古国第一位被追尊为皇帝的人是皇子拖雷,1251年7月1日,拖雷的长子蒙哥登基即位后,追尊父亲拖雷为皇帝,并上庙号睿宗和谥号英武皇帝。《元史》卷一百一十五《拖雷传》,相关记载:“宪宗立,追谥曰英武皇帝,庙号睿宗。”节选自《元史·睿宗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元史》卷五十八《地理志一》记载:“初,太宗六年甲午,灭金,得中原州郡。七年乙未,下诏籍民,自燕京、顺天等三十六路,户八十七万三千七百八十一,口四百七十五万四千九百七十五。宪宗二年壬子,又籍之,增户二十余万。世祖至元七年,又籍之,又增三十余万。十三年,平宋,全有版圆。二十七年,又籍之,得户一千一百八十四万八百有奇。于是南北之户总书于策者,一千三百一十九万六千二百有六,口五千八百八十三万四千七百一十有一,而山泽溪洞之民不与焉。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甘肃,曰云南,曰江浙,曰江西,曰湖广,曰征东,分镇籓服,路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州三百五十九,军四,安抚司十五,县一千一百二十七。文宗至顺元年,户部钱粮户数一千三百四十万六百九十九,视前又增二十万有奇,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而高丽守东籓,执臣礼惟谨,亦古所未见。地大民众,后世狃于治安,而不知诘戎兵、慎封守,积习委靡,一旦有变,而天下遂至于不可为。呜呼!盛极而衰,固其理也。”节选自《元史》卷五十八《地理志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元史》卷一百八十三《王思诚传》. [2012-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 《元史》卷十七《世祖本紀十四》.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 《元史》卷一百六十四《郭守敬传》记载:“(至元)三十年,帝还自上都,过积水潭,见舳舻敝水,大悦,名曰通惠河,赐守敬钞万二千五百贯,仍以旧职兼提调通惠河漕运事。”具体请参见《元史》卷一百六十四《郭守敬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元史·世祖本紀十》. [2011-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 《元史》卷九十三《食货志一》. [2012-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5). 

guoxue123.com

semanticscholar.org

  • 杨富学. 回鹘文献所见蒙古“合罕”称号之使用范围 (甘肃敦煌研究院). 1997 [2023-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1). 合罕,是蒙元时代蒙古大汗的称号,在元代蒙古文献中,该词多有出现,有时依中世纪蒙古语习惯写作qa·an qan,有时又写作qa·an,汉语一般都直译作合罕、哈罕、恒罕或匣罕等,也有的又依汉人习惯加上了“皇帝”二字。 

web.archive.org

  • 蒙古國牒状. 文永三年(1266年) [2023-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1). 上天眷命 大蒙古國皇帝奉書 
  • 郝经给忽必烈的上书《班师议》,全文收录于郝经的著作《陵川集》卷三十二。《元史》卷一百五十七《郝经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以及《新元史》卷一百六十八《郝经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则收录了《班师议》的绝大部分内容。
  • 杨富学. 回鹘文献所见蒙古“合罕”称号之使用范围 (甘肃敦煌研究院). 1997 [2023-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1). 合罕,是蒙元时代蒙古大汗的称号,在元代蒙古文献中,该词多有出现,有时依中世纪蒙古语习惯写作qa·an qan,有时又写作qa·an,汉语一般都直译作合罕、哈罕、恒罕或匣罕等,也有的又依汉人习惯加上了“皇帝”二字。 
  • 《新元史》卷一百一十七《阿里不哥传》. [2012-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6). 
  • 《元史》卷八十七《百官志三》记载:“宣政院,秩从一品,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遇吐蕃有事,则为分院往镇,亦别有印。如大征伐,则会枢府议。其用人则自为选。其为选则军民通摄,僧俗并用。至元初,立总制院,而领以国师。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置院使二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参议二员、经历二员、都事四员、管勾一员、照磨一员。二十六年,置断事官四员。二十八年,增佥院、同佥各一员。元贞元年,增院判一员。大德四年,罢断事官。至大初,省院使一员。至治三年,置院使六员。天历二年,罢功德使司归宣政,定置院使一十员,从一品;同知二员,正二品;副使二员,从二品;佥院二员,正三品;同佥三员,正四品;院判三员,正五品;参议二员,正五品;经历二员,从五品;都事三员,从七品;照磨一员,管勾一员,并正八品;掾史十五人,蒙古必阇赤二人,回回掾史二人,怯里马赤四人,知印二人,宣使十五人,典吏有差。”节选自《元史》卷八十七《百官志三》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元史》卷二百零五《桑哥传》记载:桑哥又以总制院所统西蕃诸宣慰司,军民财谷,事体甚重,宜有以崇异之,奏改为宣政院,秩从一品,用三台银印。世祖问所用何人,对曰:“臣与脱因。”于是命桑哥以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丞相兼宣政使,领功德使司事,脱因同为使。节选自《元史》卷二百零五《桑哥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元史》卷一百六十三《张雄飞传》记载:他日,与江孝卿召见,帝曰:“今任职者多非材,政事废弛,譬之大厦将倾,非良工不能扶,卿辈能任此乎?”孝卿谢不敢当。帝顾雄飞,雄飞对曰:“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如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帝曰:“善。”乃立御史台,以前丞相塔察兒为御史大夫,雄飞为侍御史,且戒之曰:“卿等既为台官,职在直言,朕为汝君,苟所行未善,亦当极谏,况百官乎!汝宜知朕意。人虽嫉妒汝,朕能为汝地也。”雄飞益自感励,知无不言。参议枢密院事费正寅素憸狡,有告其罪者,诏丞相纟泉真等与雄飞杂治之。请托交至,雄飞无所顾,尽得其罪状以闻,正寅与其党管如仁等皆伏诛。节选自《元史》卷一百六十三《张雄飞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剑桥中国史——辽宋夏金元》中译本,第五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太庙成。丞相安童、伯颜言:“祖宗世数、尊谥庙号、配享功臣、增祀四世、各庙神主、七祀神位、法服祭器等事,皆宜以时定”。乃命平章政事赵璧等集议,制尊谥庙号,定为八室。烈祖神元皇帝、皇曾祖妣宣懿皇后第一室,太祖圣武皇帝、皇祖妣光献皇后第二室,太宗英文皇帝、皇伯妣昭慈皇后第三室,皇伯考术赤、皇伯妣别土出迷失第四室,皇伯考察合带、皇伯妣也速伦第五室,皇考睿宗景襄皇帝、皇妣庄圣皇后第六室,定宗简平皇帝、钦淑皇后第七室,宪宗桓肃皇帝、贞节皇后第八室。”节选自《元史·祭祀三·宗庙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大蒙古国第一位被追尊为皇帝的人是皇子拖雷,1251年7月1日,拖雷的长子蒙哥登基即位后,追尊父亲拖雷为皇帝,并上庙号睿宗和谥号英武皇帝。《元史》卷一百一十五《拖雷传》,相关记载:“宪宗立,追谥曰英武皇帝,庙号睿宗。”节选自《元史·睿宗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元史》卷五十八《地理志一》记载:“初,太宗六年甲午,灭金,得中原州郡。七年乙未,下诏籍民,自燕京、顺天等三十六路,户八十七万三千七百八十一,口四百七十五万四千九百七十五。宪宗二年壬子,又籍之,增户二十余万。世祖至元七年,又籍之,又增三十余万。十三年,平宋,全有版圆。二十七年,又籍之,得户一千一百八十四万八百有奇。于是南北之户总书于策者,一千三百一十九万六千二百有六,口五千八百八十三万四千七百一十有一,而山泽溪洞之民不与焉。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甘肃,曰云南,曰江浙,曰江西,曰湖广,曰征东,分镇籓服,路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州三百五十九,军四,安抚司十五,县一千一百二十七。文宗至顺元年,户部钱粮户数一千三百四十万六百九十九,视前又增二十万有奇,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而高丽守东籓,执臣礼惟谨,亦古所未见。地大民众,后世狃于治安,而不知诘戎兵、慎封守,积习委靡,一旦有变,而天下遂至于不可为。呜呼!盛极而衰,固其理也。”节选自《元史》卷五十八《地理志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元史》卷一百八十三《王思诚传》. [2012-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 《元史》卷十七《世祖本紀十四》.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 《元史》卷一百六十四《郭守敬传》记载:“(至元)三十年,帝还自上都,过积水潭,见舳舻敝水,大悦,名曰通惠河,赐守敬钞万二千五百贯,仍以旧职兼提调通惠河漕运事。”具体请参见《元史》卷一百六十四《郭守敬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元史·世祖本紀十》. [2011-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 《元史》卷九十三《食货志一》. [2012-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5). 
  • 《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元纪九》. [201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6). 
  • 《新元史》卷十二《世祖本紀六》.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