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权威主义 (Chinese Wikipedia)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sources in references of the Wikipedia article "新权威主义" in Chinese language version.

refsWebsite
Global rank Chinese rank
1st place
1st place
3rd place
8th place
5th place
12th place
2nd place
23rd place
26th place
113th place
low place
1,530th place
4,246th place
5,401st place
3,232nd place
151st place
low place
756th place
5,710th place
212th place
low place
low place
351st place
20th place
542nd place
27th place
low place
730th place
305th place
511th place
11th place
332nd place
low place
789th place
3,420th place
133rd place
low place
1,489th place
low place
1,070th place
3,456th place
123rd place
low place
low place
1,893rd place
94th place
3,855th place
3,073rd place
2,382nd place
72nd place
low place
2,359th place
4,741st place
186th place
34th place
129th place
low place
low place

aisixiang.com

m.aisixiang.com

aisixiang.com

books.google.com

cambridge.org

cnki.net

kns.cnki.net

  • 荣剑. 新权威主义:中国的误区. 开放时代. 1989, (5): 6–11 [2022-10-09]. CN 44-1034/C. ISSN 1004-293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9). 从1988年10月以来,围绕着如何重新构造政府权威的问题,在理论界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所谓“新权威主义”的复兴,它用一个新颖的概念重新表述了两年前就已被人倡导过的陈旧主张:通过集权专制来推动经济的自由化进程。 

cqvip.com

  • 祝翠霞. 浪漫主义的灾难. 新世纪周刊. 2008, (20) [2022-10-08]. ISSN 1002-395X. 在中国左翼平等主义,新保守主义(新权威主义)和自由主义三种思潮中,作者萧功秦是新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 

cuhk.edu.hk

  • 蕭功秦. 當代中國新保守主義的思想淵源 (PDF). 二十一世纪. 1997, (40) [2022-10-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25). 面對這一困難,新保守主義不得不在以下三方面進行小心的努力。首先,他們力求從構成傳統秩序的一些制度要素中,尋求使現代化變革得以有效整合的合理因素;其次,他們力求從傳統的權威形態中,尋求轉化出具有現代化導向的新型權威政治的機制;第三,他們還致力於從中國的傳統智慧中尋求保持過渡社會穩定的思想啟迪,並從民族主流文化、儒家文化中離析出有利民族凝聚的精神因素,用以作為民族結合力的新資源。 
  • 張靜. 「新保守主義」學術取向 (PDF). 二十一世纪. 1997-02, (总第39): 23–24 [2022-12-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6-17). 「新保守主義」取向代表或反映了——在社會變革的方向選擇中——趨於主流的「漸進」、「控制」、「可行」的思想潮流……在維持基本制度的基礎上漸進改革,是這一主張的核心部分,它倡導以「穩定」和「發展」作為新時期社會內聚的旗幟。 

doi.org

ftchinese.com

fudan.edu.cn

mpa.fudan.edu.cn

gongfa.com

ifeng.com

news.ifeng.com

jstor.org

locpg.hk

modernchinastudies.org

  • 杨建利; 何小川. 中国的民主化与新权威主义. 当代中国研究. 1994, (5) [2022-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8). 
  • 陈彦. 民族主义诱惑与认同危机. 当代中国研究. 2006, (1) [2022-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5). 该报告的作者明确提出,要以国家民族主义来填补官方意识形态衰落导致的信仰真空,运用国家利益为中心的民族主义以及整合儒家价值的文化保守主义,从而形成一种有凝聚力的、反西方的力量。许多论者认为,这一报告乃中共若干高干子弟共同创作,是中共面对苏东共产制度垮台的备用政治纲领。 

ncl.edu.tw

ndltd.ncl.edu.tw

nppa.gov.cn

  • 荣剑. 新权威主义:中国的误区. 开放时代. 1989, (5): 6–11 [2022-10-09]. CN 44-1034/C. ISSN 1004-293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9). 从1988年10月以来,围绕着如何重新构造政府权威的问题,在理论界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所谓“新权威主义”的复兴,它用一个新颖的概念重新表述了两年前就已被人倡导过的陈旧主张:通过集权专制来推动经济的自由化进程。 

orientaldaily.com.my

people.com.cn

theory.people.com.cn

  • 王占阳. 新权威主义是必要的历史过渡. 人民论坛. 2014, (7): 50–53 [2022-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9). 只有首先有力地推进新权威主义阶段的改革开放,进而再积极有力的推进从新权威主义改革到民主化改革的历史转变,中国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实现自己的现代化,也才能够对于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 

pku.edu.cn

jis.pku.edu.cn

rfa.org

semanticscholar.org

api.semanticscholar.org

stlouisfed.org

fred.stlouisfed.org

thechinastory.org

ucpress.edu

online.ucpress.edu

voachinese.com

washingtonpost.com

web.archive.org

worldcat.org

wyzxwk.com

m.wyzxw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