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of information sources in references of the Wikipedia article "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 in Chinese language version.
陈希林╱台北报导 (20060419)
《毛泽东:不为人知的故事》当中指我国名将胡宗南为共产党间谍,胡的后嗣、出版人、创作者各方都曾向中研院院士许倬云、中研院近史所所长陈永发等人请教意见。而学界普遍认为,《毛》并非严肃的学术著作,当中的史料证据谈不上完整可信。
许倬云昨日指出,《毛》不是学术著作,但很不幸地被误以为是学术著作。他说,书中很多部分「没有证据,没有来历,口头访谈也没有时间地点,无从查证」。
但他相信,张戎的《毛》一书将会是另一波「批判毛泽东」风潮的开端。许倬云解释,毛泽东个性极其复杂,所处的中国革命时代又是个极其复杂的年代,所以历史上对于这样的人物,会反复、不断地翻案再翻案。 若仅因为胡宗南后嗣旧部的抗议,该书中文版就不能出版,则读者在言论市场上是否失去了「公开质疑胡宗南的权利」?对于这个问题,许倬云认为张戎的《毛》基本上属于垃圾,不必为了保护言论自由而留下垃圾。
陈永发则认为,言论可以公开,然后由各界自行判断与批评。但他也说,张戎的作品当中「太快跳进结论,对毛泽东有先入为主之见」,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连不紧密,因此不能当成学术著作来看待。他认为《毛》是一本「有学术根底的通俗著作」。
陈希林╱台北报导 (20060419)
《毛泽东:不为人知的故事》当中指我国名将胡宗南为共产党间谍,胡的后嗣、出版人、创作者各方都曾向中研院院士许倬云、中研院近史所所长陈永发等人请教意见。而学界普遍认为,《毛》并非严肃的学术著作,当中的史料证据谈不上完整可信。
许倬云昨日指出,《毛》不是学术著作,但很不幸地被误以为是学术著作。他说,书中很多部分「没有证据,没有来历,口头访谈也没有时间地点,无从查证」。
但他相信,张戎的《毛》一书将会是另一波「批判毛泽东」风潮的开端。许倬云解释,毛泽东个性极其复杂,所处的中国革命时代又是个极其复杂的年代,所以历史上对于这样的人物,会反复、不断地翻案再翻案。 若仅因为胡宗南后嗣旧部的抗议,该书中文版就不能出版,则读者在言论市场上是否失去了「公开质疑胡宗南的权利」?对于这个问题,许倬云认为张戎的《毛》基本上属于垃圾,不必为了保护言论自由而留下垃圾。
陈永发则认为,言论可以公开,然后由各界自行判断与批评。但他也说,张戎的作品当中「太快跳进结论,对毛泽东有先入为主之见」,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连不紧密,因此不能当成学术著作来看待。他认为《毛》是一本「有学术根底的通俗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