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of information sources in references of the Wikipedia article "舍利弗阿毘曇論" in Chinese language version.
「分別」,本為阿毘達磨的標幟,上座系的獨到學風。由於現在有派,自稱「分別說者」,因而三世有派,漸形成「說一切有」,以為對立。分別說者雖是上座部中的現在有派,但是說一切有部的對立者,所以毘婆沙師,也泛指說一切有部以外的上座別系為分別論者。這樣,犢子部也被稱為分別論者了。或可以這樣說:犢子部所宗奉的根本阿毘達磨,雖誦本不同,而與分別論者( 印度本土的,如法藏部等)一樣,都是『舍利弗阿毘達磨』
今存之『 舍利弗毘曇』,多言五道,無我,與犢子系不盡合,與分別說系近。二系並用『 舍利弗毘曇』,而現存者,乃大陸分別說系之所誦也。其分別說系之南傳錫蘭者...近人勘七論中較古之『分別論』等, 見其組織形式,與『舍利弗阿毘曇』有類似者。
「分別」,本為阿毘達磨的標幟,上座系的獨到學風。由於現在有派,自稱「分別說者」,因而三世有派,漸形成「說一切有」,以為對立。分別說者雖是上座部中的現在有派,但是說一切有部的對立者,所以毘婆沙師,也泛指說一切有部以外的上座別系為分別論者。這樣,犢子部也被稱為分別論者了。或可以這樣說:犢子部所宗奉的根本阿毘達磨,雖誦本不同,而與分別論者( 印度本土的,如法藏部等)一樣,都是『舍利弗阿毘達磨』
今存之『 舍利弗毘曇』,多言五道,無我,與犢子系不盡合,與分別說系近。二系並用『 舍利弗毘曇』,而現存者,乃大陸分別說系之所誦也。其分別說系之南傳錫蘭者...近人勘七論中較古之『分別論』等, 見其組織形式,與『舍利弗阿毘曇』有類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