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印顺 (Chinese Wikipedia)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sources in references of the Wikipedia article "释印顺" in Chinese language version.

refsWebsite
Global rank Chinese rank
1st place
1st place
low place
7,522nd place
2,798th place
141st place
low place
3,114th place
low place
8,396th place
low place
2,479th place
3rd place
8th place
low place
low place
low place
5,711th place
low place
3,055th place
low place
3,378th place
low place
low place
low place
3,014th place
2,235th place
69th place
low place
low place
542nd place
27th place
low place
low place
low place
low place
4,456th place
187th place

bauswj.org

book853.com

  • 東初. 中國佛教近代史上冊. [2024-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03). 七月,太虛大師來鄂,即與法舫、湯鑄新、李子寬、王森甫諸居士商定之,將佛院改為「世界佛學苑圖書館」……研究員印順,二九,浙江,閩南佛學院畢業,曾任鼓山佛學院教師。 

books.google.com

  • 印順. 中國禪宗史: 從印度禪到中華禪. 印順. 1971年. 
  • 釋印順. 為自己說幾句話. 永光集. 正聞出版社. 2004年 [2013-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從一段事說起:《當代》二十八期,發表了〈台灣當代淨土思想的新動向〉,說到我的《淨土新論》等,『有大批燒毀其書者』;並注明:『少數教徒,即指大名鼎鼎的李炳南老先生』。台中炳老的弟子們,覺得這篇文字,有損炳老的完善形象,經朱斐偕來南投,認為這是無稽的謠言,希望被人燒書的我,代為炳老澄清。我是經不起人家說好話的,也就答應了,寫了一篇〈台灣當代淨土思想的新動向讀後〉。我只說:『傳播的謠言,越來越多。……傳說(我的)《念佛淺說》,『被少數教徒焚毀』。……那時的流言,傳說非常多;傳說是越說越多的,傳說就是傳說,是不用過分重視的』(《華雨集》五冊‧一○二──一○三頁)。我將文稿寄給朱斐,台中蓮友們見了,表示不滿意。我告訴大家:當時,我人在台北,聽到的都是傳說。原文注明是xx說的,如經人不滿我的否認,提出質問,我要怎麼應付呢?這篇文稿,就寄給《當代》。」 

buddhismmiufa.org.hk

chibs.edu.tw

  • 周志煌. 近代中國佛教改革思想中「回溯原典」之意涵及其實踐進路─以太虛、印順、歐陽竟無之論點為核心的開展. 中華佛學研究. 1997, 1: 157–193 [2017-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7). 「唯識」與「如來藏」的學說,即分別代表了內院與武院的領導者歐陽竟無太虛,在面對「什麼樣形式或內容的佛教,能適合於現代?」這一基源問題的考量底下,所依據的改革思想來源。而由此不同立場所延展開來的改革進路,則是應全盤否定以如來藏說為主的中國佛學,回歸到印度唯識大乘的系統;抑或在中國佛學的內部當中進行「創造性的轉化」,即可作為改革佛教的立說依據與精神泉源。如此迥異的思索方向,構成了兩院師生論諍的主要課題。相較於歐陽竟無與太虛,武院另一位佛學思想大師印順,既不同於太虛對於如來藏說的同情,亦有異於歐陽竟無獨宗於護法一系的唯識學說。其從印度佛教的演進歷程裡,抉擇以《阿含》為主的原始佛教,以及大乘初興的性空之學作為推展「人間佛教」的依據 

fgu.edu.tw

fuyan.org.tw

  • 釋厚觀. 印順導師讚嘆的菩薩精神. 印順導師百歲嵩壽祝壽文集. 2004 [2017-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1). 釋尊所處的時代,由於聲聞解脫道風氣盛行,大乘利他的偉大精神並沒有得到應有地闡揚;我們學佛,不能只注意《阿含經》的解脫道,也應該留意釋尊於本生修行時所展現的菩薩道精神。中期佛教時期,《般若經》等大乘經典提倡緣起性空,雖然已開啟天化之機,但大體上還堪稱允當。龍樹菩薩出世,貫通阿含的解脫道與《般若經》等大乘菩薩道,調和了「佛法」與「大乘佛法」的對立,以「緣起性空的深觀」為基礎,大力闡揚「菩薩的廣大行」,智慧、慈悲兼修,深觀、廣行並重,可說最值得推崇的了。 
  • 釋印順. 為自己說幾句話. 永光集. 正聞出版社. 2004年 [2013-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從一段事說起:《當代》二十八期,發表了〈台灣當代淨土思想的新動向〉,說到我的《淨土新論》等,『有大批燒毀其書者』;並注明:『少數教徒,即指大名鼎鼎的李炳南老先生』。台中炳老的弟子們,覺得這篇文字,有損炳老的完善形象,經朱斐偕來南投,認為這是無稽的謠言,希望被人燒書的我,代為炳老澄清。我是經不起人家說好話的,也就答應了,寫了一篇〈台灣當代淨土思想的新動向讀後〉。我只說:『傳播的謠言,越來越多。……傳說(我的)《念佛淺說》,『被少數教徒焚毀』。……那時的流言,傳說非常多;傳說是越說越多的,傳說就是傳說,是不用過分重視的』(《華雨集》五冊‧一○二──一○三頁)。我將文稿寄給朱斐,台中蓮友們見了,表示不滿意。我告訴大家:當時,我人在台北,聽到的都是傳說。原文注明是xx說的,如經人不滿我的否認,提出質問,我要怎麼應付呢?這篇文稿,就寄給《當代》。」 
  • 福嚴會訊 第 65 期 (PDF). [2021-04-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5-15). 
  • 福嚴會訊 第67期 (PDF). [2021-08-3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8-31). 

hcu.edu.tw

hcu.edu.tw

  • 林建德. 印順學派與慈濟宗門 —— 試論印順思想對慈濟志業開展之可能啟發 (PDF). 玄奘佛學研究. 2012 [2017-12-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2-15). 現今台灣「人間佛教」的倡導者或領袖,除印順法師外,星雲法師、聖嚴法師和證嚴法師也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只不過實踐的模式有所不同。「人間佛教」有其共通點,如以太虛大師為精神領袖,反省、改良中國佛教傳統以來的信仰模式,以及重視菩薩道入世精神的重振和貫徹等。因此,現今人間佛教為主的團體,雖然是各唱各的調,走向多元化發展,但異中有同都是大乘精神的體現,而落實到慈善、教育、醫療、文化、環保等領域中。換言之,人間佛教理念的核心,即是大乘佛教精神的開展;而人間佛教團體之間的差別,主要在偏重面向的不同。 
  • 邱敏捷. 印順對《法華經》詮釋的觀點 —— 兼與其他重要註釋家的比較 (PDF). 玄奘佛學研究. 2012, 17 [2018-06-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6-14). 

ird.hcu.edu.tw

hongshi.org.tw

ifeng.com

fo.ifeng.com

libertytimes.com.tw

liehoo.cc

ntu.edu.tw

ccbs.ntu.edu.tw

enlight.lib.ntu.edu.tw

buddhism.lib.ntu.edu.tw

president.gov.tw

shengyen.org

old.ddc.shengyen.org

web.archive.org

  • 侯坤宏. 關於印順法師的名號年齡與眷屬 (PDF). [2017-12-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2-15). 
  • Bhikkhu Bodhi (菩提比丘). 圓滿寂靜 ──印順導師 (1906~2005). [2017-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8). 在他長壽的一生中,印順導師被表彰為當代中國第一學問僧,有將近五十本的著作,並在新竹創辦福嚴佛學院,在台北設立慧日講堂。……改觀淨化的佛教為印順導師所倡導,成為他的特殊講綱,也就是他說的「人間佛教」。當許多中國人還將佛教當作防煞避邪或保佑升天之用時,他視佛陀的教說為此世今生做人的導引。因此,對於佛教,他試圖恢復原始佛教及初期大乘佛教以人為本的教統,這也契合於中國固有思想豐富的人文傳統;不過,佛法的實踐應用於此世今生,不是僅僅為了入世間的利益(這點區別是個重要的條件),而是因為世間提供了修習一切必備德行的道場,以達成佛子出世間的最高理想──圓滿成佛。「人乘」不是單獨存在而自足的,而是趣入佛乘的工具。身為大乘佛子,印順導師以修習菩薩道為先,但他強調菩薩道與阿含及尼柯耶等之原始佛教所倡導法門間的接續性,這些久不見於中國佛教的古代佛教思想和行門,也由他的助因而再現。他不太相信「迅速成佛」、「即生成佛」等觀念,也不鼓勵求生彌陀淨土,他特別抗拒將佛菩薩神化天化,及後期印度大乘的「天行」,他認為這是佛教在印度衰敗的主因。相對的,他著重菩薩「正常道」,以發菩提心、長養大悲、修六波羅蜜、本於中道智慧的正見,為其核心。 
  • 蓑輪顯量. 現代臺灣佛教與印順法師── 五大本山與人間佛教的背景一探 (PDF). 佛光學報. 2016 [2017-12-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2-15). 
  • 侯坤宏. 從太虛大師到印順法師 :一個思想史角度的觀察. 第五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印順長老與人間佛教」學術研討會. 2004 [2017-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 釋厚觀. 印順導師讚嘆的菩薩精神. 印順導師百歲嵩壽祝壽文集. 2004 [2017-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1). 釋尊所處的時代,由於聲聞解脫道風氣盛行,大乘利他的偉大精神並沒有得到應有地闡揚;我們學佛,不能只注意《阿含經》的解脫道,也應該留意釋尊於本生修行時所展現的菩薩道精神。中期佛教時期,《般若經》等大乘經典提倡緣起性空,雖然已開啟天化之機,但大體上還堪稱允當。龍樹菩薩出世,貫通阿含的解脫道與《般若經》等大乘菩薩道,調和了「佛法」與「大乘佛法」的對立,以「緣起性空的深觀」為基礎,大力闡揚「菩薩的廣大行」,智慧、慈悲兼修,深觀、廣行並重,可說最值得推崇的了。 
  • 印順. 永光集-為自己說幾句話. [2017-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6). 說我贊同「緣起性空」,是正確的,但我重視初期大乘經論,並不只是空義,而更重菩薩大行。我不是西藏所傳的後期中觀學者,是重視中國譯傳的龍樹論──《中論》,《大智度論》,《十住毘婆沙論》。 
  • 楊郁文. 人本的佛法與人本為中心的佛教 (PDF). 「印順長老與人間佛教」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 [2017-12-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2-15). 
  • 楊惠南. 佛在人間----印順導師之「人間佛教」的分析. 印順導師八秩晉六壽慶論文集. [2017-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16). 經四、五年的閱讀思惟,多少有一點了解,也就發現了﹕佛法與現實佛教界間的距離。我的故鄉,寺廟中的出家人(沒有女眾),沒有講經說法的,有的是為別人誦經、禮懺﹔生活與俗人沒有太多的差別。在家信佛的,只是求平安,求死後的幸福。少數帶髮的女眾,是「先天」、「無為」等道門,在寺廟裏修行,也說他是佛教。理解到的佛法,與現實佛教界差距太大,這是我學佛以來,引起嚴重關切的問題 
  • 周志煌. 近代中國佛教改革思想中「回溯原典」之意涵及其實踐進路─以太虛、印順、歐陽竟無之論點為核心的開展. 中華佛學研究. 1997, 1: 157–193 [2017-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7). 「唯識」與「如來藏」的學說,即分別代表了內院與武院的領導者歐陽竟無太虛,在面對「什麼樣形式或內容的佛教,能適合於現代?」這一基源問題的考量底下,所依據的改革思想來源。而由此不同立場所延展開來的改革進路,則是應全盤否定以如來藏說為主的中國佛學,回歸到印度唯識大乘的系統;抑或在中國佛學的內部當中進行「創造性的轉化」,即可作為改革佛教的立說依據與精神泉源。如此迥異的思索方向,構成了兩院師生論諍的主要課題。相較於歐陽竟無與太虛,武院另一位佛學思想大師印順,既不同於太虛對於如來藏說的同情,亦有異於歐陽竟無獨宗於護法一系的唯識學說。其從印度佛教的演進歷程裡,抉擇以《阿含》為主的原始佛教,以及大乘初興的性空之學作為推展「人間佛教」的依據 
  • 東初. 中國佛教近代史上冊. [2024-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03). 七月,太虛大師來鄂,即與法舫、湯鑄新、李子寬、王森甫諸居士商定之,將佛院改為「世界佛學苑圖書館」……研究員印順,二九,浙江,閩南佛學院畢業,曾任鼓山佛學院教師。 
  • 高振農. 民國年間的武昌佛學院(上) (PDF). [2024-05-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6-15). 
  • 聖嚴. 評介.勵行 三、印順長老獲得了文學博士學位. [2024-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1). 
  • 楊宜中; 蔡彰盛; 陳維仁. 印順導師圓寂 年99歲. 自由時報. 2005年6月5日 [2013年9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9月21日). 
  • 簡東源. 法門巨將印順導師圓寂 (doc). 中國時報. 2005年6月5日 [2013年10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2月15日). 
  • 林倖妃. 一切如實,未留無明法語. 中國時報. 2005年6月12日 [2013年9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5日). 
  • 印順導師示寂日誌(三). 佛教弘誓學院. [2005年6月11~12日] [2013-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 印順導師示寂日誌(二). 佛教弘誓學院. [2005年6月8~10日] [2013-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 藍吉富:印順佛學思想的特質及歷史意義. 2009年11月5日 [2013年8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12日). 
  • 印順. 華雨集第五冊-四一、答楊敏雄居士. [2017-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我在『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序說:「佛的說法、立制(包含修持方法),並不等於佛的正覺,而有因時因地的適應性。在適應中,自有向於正覺,隨順正覺,趣入正覺的可能性,這所以名為方便」。適應時地的方便,能引導人或淺或深的趣入佛法,予佛法以相當有力的發展。但方便到底是方便,尤其是特殊方便,等到時地轉移了,過去的妙方便,可能成為不合時宜的阻力。所以從現代弘法來說,我繼承太虛大師的思想,對於「天菩薩」(以佛菩薩示現夜叉等為主尊的)佛法,不敢苟同。 我從佛法的探究中,發見大乘思想有三大系,稱之為「性空唯名」、「虛妄唯識」、「真常唯心」(其實古代就有此三系說的,只是名稱不同)。內學院否定真常唯心為佛法正統,我卻肯認為是的。我雖對性空有廣泛的同情,贊同「性空見」,然在佛法的流行中,覺得世諦流布的三大系,對佛法是互有利弊的(見『空有之間』)。所以我說大乘三系,雖贊揚性空,但只是辨了義與不了義(不了義,只是不究竟,不是全部要不得的),而且予以貫攝……佛法是以修行為主的。由於佛法在流行中,適應教內的需要,求得佛法的明確完整;適應外界的阻力,不得不作破他顯自的說明。義理一天天發展起來,而有「教法」、「證法」分立傾向。適應不同時地的文明,適應不同人心的思想方式,形成不同的思想系。這都是應機的方便施設,而主要是為了修持的,離煩惱以入正法的。 
  • 藍吉富. 台灣佛教思想史上的後印順時代 (pdf): 4–7. [2013-08-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10-02). 
  • 藍吉富. 玄奘以來 一人而已. 美佛慧訊. [201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 印順導師與玄奘大師. 佛法推廣中心. [201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1). 
  • 江燦騰. 台灣當代淨土思想的新動向----思想史的探討. 東方宗教研究 (文殊文化). 1988年9月, (第二期): 163–184頁 [2013-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4). 
  • 江燦騰. 從解嚴前到解嚴後——戰後印順導師的人間淨土思想在台灣的變革、爭辯與分化發展 (PDF). 玄奘佛學研究. 2009年9月, 第十二期: 10 [2013-08-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 同期也一併刊出李炳南居士在台中蓮社幾位主要追隨者,所聯合撰寫的否認燒書的聲明稿,但是當時江燦騰為保護最先提供其內幕信息的某位教內重要佛教學者,所以選擇沉默而未作回應。 
  • 印順. 六、『台灣當代淨土思想的動向』讀後. 華雨集第五冊. : 103 [201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傳說『念佛淺說』被「少數教徒」焚毀,也就是那個時候。江文以為:「少數教徒,即指大名鼎鼎的李炳南先生」,那是傳說中的「少數教徒」 ,又轉而成為一人了。 
  • 釋印順. 為自己說幾句話. 永光集. 正聞出版社. 2004年 [2013-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從一段事說起:《當代》二十八期,發表了〈台灣當代淨土思想的新動向〉,說到我的《淨土新論》等,『有大批燒毀其書者』;並注明:『少數教徒,即指大名鼎鼎的李炳南老先生』。台中炳老的弟子們,覺得這篇文字,有損炳老的完善形象,經朱斐偕來南投,認為這是無稽的謠言,希望被人燒書的我,代為炳老澄清。我是經不起人家說好話的,也就答應了,寫了一篇〈台灣當代淨土思想的新動向讀後〉。我只說:『傳播的謠言,越來越多。……傳說(我的)《念佛淺說》,『被少數教徒焚毀』。……那時的流言,傳說非常多;傳說是越說越多的,傳說就是傳說,是不用過分重視的』(《華雨集》五冊‧一○二──一○三頁)。我將文稿寄給朱斐,台中蓮友們見了,表示不滿意。我告訴大家:當時,我人在台北,聽到的都是傳說。原文注明是xx說的,如經人不滿我的否認,提出質問,我要怎麼應付呢?這篇文稿,就寄給《當代》。」 
  • 宏印. 印順導師對台灣佛教界的影響. [2017-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1). 目前台灣佛教界中,部份「人間佛教」、「人生佛教」、「人乘佛教」的宣揚者,其理念與實踐跟印老所倡導的人間佛教,中間有很大的差異。印老認為人間佛教的人菩薩行,離不開慧與福,慧行是使人理解佛法,得到內心的淨化;福行不僅是辦活動及慈濟而已,是使人從事行中得到身心利益。總之是在利他中要先站穩腳跟,要求自身在佛法中得到充實,否則將使佛法的真義淡化,並引起佛教的不良副作用 
  • 林建德. 印順學派與慈濟宗門 —— 試論印順思想對慈濟志業開展之可能啟發 (PDF). 玄奘佛學研究. 2012 [2017-12-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2-15). 現今台灣「人間佛教」的倡導者或領袖,除印順法師外,星雲法師、聖嚴法師和證嚴法師也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只不過實踐的模式有所不同。「人間佛教」有其共通點,如以太虛大師為精神領袖,反省、改良中國佛教傳統以來的信仰模式,以及重視菩薩道入世精神的重振和貫徹等。因此,現今人間佛教為主的團體,雖然是各唱各的調,走向多元化發展,但異中有同都是大乘精神的體現,而落實到慈善、教育、醫療、文化、環保等領域中。換言之,人間佛教理念的核心,即是大乘佛教精神的開展;而人間佛教團體之間的差別,主要在偏重面向的不同。 
  • 林建德. 印順法師思想精義之辯證 (PDF). 法印學報. 2011 [2017-12-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6-14). 
  • 林建德. 印順佛學與大乘是佛說——2016無錫「批印」研討會之回應. [2017-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 釋慧璉. 高岡鳳鳴 異世同聲 ——印順導師〈點頭頑石話生公〉一文探綜. [2017-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8). 
  • 釋厚觀.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 (PDF). [2017-12-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4-15). 我再請教導師:「在您的心目中,有哪幾本是特別談修行的?」導師說了兩本,一本是《成佛之道》,第二本就是《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在本書中,不論你是要修般若,或者是修淨土, 或是修《華嚴》、《寶積》種種,這本書都有非常精闢的解說。 
  • 附錄-印順導師著作出版年表. [2017-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8). 
  • 邱敏捷. 印順對《法華經》詮釋的觀點 —— 兼與其他重要註釋家的比較 (PDF). 玄奘佛學研究. 2012, 17 [2018-06-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6-14). 
  • 福嚴會訊 第 65 期 (PDF). [2021-04-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5-15). 
  • 福嚴會訊 第67期 (PDF). [2021-08-3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8-31). 
  • 總統為印順導師祝壽並頒贈二等卿雲勳章. 中华民国总统府. 2004-03-05 [2021-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5). 

wikipedia.org

en.wikipedia.org

yinshun-edu.org.tw

  • Bhikkhu Bodhi (菩提比丘). 圓滿寂靜 ──印順導師 (1906~2005). [2017-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8). 在他長壽的一生中,印順導師被表彰為當代中國第一學問僧,有將近五十本的著作,並在新竹創辦福嚴佛學院,在台北設立慧日講堂。……改觀淨化的佛教為印順導師所倡導,成為他的特殊講綱,也就是他說的「人間佛教」。當許多中國人還將佛教當作防煞避邪或保佑升天之用時,他視佛陀的教說為此世今生做人的導引。因此,對於佛教,他試圖恢復原始佛教及初期大乘佛教以人為本的教統,這也契合於中國固有思想豐富的人文傳統;不過,佛法的實踐應用於此世今生,不是僅僅為了入世間的利益(這點區別是個重要的條件),而是因為世間提供了修習一切必備德行的道場,以達成佛子出世間的最高理想──圓滿成佛。「人乘」不是單獨存在而自足的,而是趣入佛乘的工具。身為大乘佛子,印順導師以修習菩薩道為先,但他強調菩薩道與阿含及尼柯耶等之原始佛教所倡導法門間的接續性,這些久不見於中國佛教的古代佛教思想和行門,也由他的助因而再現。他不太相信「迅速成佛」、「即生成佛」等觀念,也不鼓勵求生彌陀淨土,他特別抗拒將佛菩薩神化天化,及後期印度大乘的「天行」,他認為這是佛教在印度衰敗的主因。相對的,他著重菩薩「正常道」,以發菩提心、長養大悲、修六波羅蜜、本於中道智慧的正見,為其核心。 
  • 印順. 永光集-為自己說幾句話. [2017-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6). 說我贊同「緣起性空」,是正確的,但我重視初期大乘經論,並不只是空義,而更重菩薩大行。我不是西藏所傳的後期中觀學者,是重視中國譯傳的龍樹論──《中論》,《大智度論》,《十住毘婆沙論》。 
  • 印順. 華雨集第五冊-四一、答楊敏雄居士. [2017-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我在『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序說:「佛的說法、立制(包含修持方法),並不等於佛的正覺,而有因時因地的適應性。在適應中,自有向於正覺,隨順正覺,趣入正覺的可能性,這所以名為方便」。適應時地的方便,能引導人或淺或深的趣入佛法,予佛法以相當有力的發展。但方便到底是方便,尤其是特殊方便,等到時地轉移了,過去的妙方便,可能成為不合時宜的阻力。所以從現代弘法來說,我繼承太虛大師的思想,對於「天菩薩」(以佛菩薩示現夜叉等為主尊的)佛法,不敢苟同。 我從佛法的探究中,發見大乘思想有三大系,稱之為「性空唯名」、「虛妄唯識」、「真常唯心」(其實古代就有此三系說的,只是名稱不同)。內學院否定真常唯心為佛法正統,我卻肯認為是的。我雖對性空有廣泛的同情,贊同「性空見」,然在佛法的流行中,覺得世諦流布的三大系,對佛法是互有利弊的(見『空有之間』)。所以我說大乘三系,雖贊揚性空,但只是辨了義與不了義(不了義,只是不究竟,不是全部要不得的),而且予以貫攝……佛法是以修行為主的。由於佛法在流行中,適應教內的需要,求得佛法的明確完整;適應外界的阻力,不得不作破他顯自的說明。義理一天天發展起來,而有「教法」、「證法」分立傾向。適應不同時地的文明,適應不同人心的思想方式,形成不同的思想系。這都是應機的方便施設,而主要是為了修持的,離煩惱以入正法的。 
  • 印順導師與玄奘大師. 佛法推廣中心. [201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1). 
  • 宏印. 印順導師對台灣佛教界的影響. [2017-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1). 目前台灣佛教界中,部份「人間佛教」、「人生佛教」、「人乘佛教」的宣揚者,其理念與實踐跟印老所倡導的人間佛教,中間有很大的差異。印老認為人間佛教的人菩薩行,離不開慧與福,慧行是使人理解佛法,得到內心的淨化;福行不僅是辦活動及慈濟而已,是使人從事行中得到身心利益。總之是在利他中要先站穩腳跟,要求自身在佛法中得到充實,否則將使佛法的真義淡化,並引起佛教的不良副作用 
  • 附錄-印順導師著作出版年表. [2017-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8). 

yinshun.org.tw

  • 印順. 六、『台灣當代淨土思想的動向』讀後. 華雨集第五冊. : 103 [2013-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傳說『念佛淺說』被「少數教徒」焚毀,也就是那個時候。江文以為:「少數教徒,即指大名鼎鼎的李炳南先生」,那是傳說中的「少數教徒」 ,又轉而成為一人了。 
  • 釋厚觀. 印順導師佛學著作述要 (PDF). [2017-12-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4-15). 我再請教導師:「在您的心目中,有哪幾本是特別談修行的?」導師說了兩本,一本是《成佛之道》,第二本就是《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在本書中,不論你是要修般若,或者是修淨土, 或是修《華嚴》、《寶積》種種,這本書都有非常精闢的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