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of information sources in references of the Wikipedia article "颱風" in Chinese language version.
从3方面梳理了古今中外能够查到的与台风一词来源有关的文献,图7是对台风一词历史沿革的总结。根据前面的分析,得到2个结论:(1)关于台风词源的争议出现在16世纪后期平托《远游记》出版以后,特别是Renaudot在1718年出版了《”苏莱曼游记”注释》以后,到现在已经302 a了;(2)欧洲一些学者没有给出有说服力的证据支持“台风”源自希腊语的说法,也没有给出“台风”在阿拉伯语和印度洋周边国家语言中来自希腊语的证据。同时,如果这些国家语言中“台风”来自希腊语的话,并且通过始于汉代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把台风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古籍中应该有记载,古籍中只有外国人把台风称为“黑风”的记载。因此,现存的文献资料不支持台风从希腊语,经过阿拉伯语,再到中文的传播线路图,虽然台风在英文中的演变受到希腊语影响的可能性存在。 虽然飓风的说法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占主导地位,在20世纪初大变革的社会环境下促进在官方语言中“台风”代替“飓风”。从公元453年(宋)怀远被贬到广州到1937年《国语词典》的出版,这段时间有近1500 a。而在沿海方言中台风一词至少在宋代就已经出现,台风一词在中文中有自身独立的演变过程,时间长达800多年。从时间上来说,从浙江吴语的“风痴”经过口语到福建的“痴风”,由于“痴”和“颱”在闽语中发音相近,在闽语中变成“风颱”和“颱风”。葡萄牙船队在闽语地区遭遇风暴,被告知叫“痴风”或“颱风”。来往中国和欧洲的船队通过印度洋,把“台风”一词传播到印度洋沿海国家和欧洲,在欧洲语言文化环境中进一步演变,最后在19世纪后期演变为现代英语的“typho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从3方面梳理了古今中外能够查到的与台风一词来源有关的文献,图7是对台风一词历史沿革的总结。根据前面的分析,得到2个结论:(1)关于台风词源的争议出现在16世纪后期平托《远游记》出版以后,特别是Renaudot在1718年出版了《”苏莱曼游记”注释》以后,到现在已经302 a了;(2)欧洲一些学者没有给出有说服力的证据支持“台风”源自希腊语的说法,也没有给出“台风”在阿拉伯语和印度洋周边国家语言中来自希腊语的证据。同时,如果这些国家语言中“台风”来自希腊语的话,并且通过始于汉代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把台风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古籍中应该有记载,古籍中只有外国人把台风称为“黑风”的记载。因此,现存的文献资料不支持台风从希腊语,经过阿拉伯语,再到中文的传播线路图,虽然台风在英文中的演变受到希腊语影响的可能性存在。 虽然飓风的说法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占主导地位,在20世纪初大变革的社会环境下促进在官方语言中“台风”代替“飓风”。从公元453年(宋)怀远被贬到广州到1937年《国语词典》的出版,这段时间有近1500 a。而在沿海方言中台风一词至少在宋代就已经出现,台风一词在中文中有自身独立的演变过程,时间长达800多年。从时间上来说,从浙江吴语的“风痴”经过口语到福建的“痴风”,由于“痴”和“颱”在闽语中发音相近,在闽语中变成“风颱”和“颱风”。葡萄牙船队在闽语地区遭遇风暴,被告知叫“痴风”或“颱风”。来往中国和欧洲的船队通过印度洋,把“台风”一词传播到印度洋沿海国家和欧洲,在欧洲语言文化环境中进一步演变,最后在19世纪后期演变为现代英语的“typho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