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of information sources in references of the Wikipedia article "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 in Chinese language version.
同樣,胡適包括他的母親也不會料到的是,他們離開臺灣,也就是永別了自己的父親和丈夫。1895年4月,清政府和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承認朝鮮獨立,割讓臺灣島、澎湖列島、遼東半島給日本,還要賠二萬萬兩白銀。臺灣人強烈不幹,他們有被遺棄的感覺,相傳李鴻章是這樣對慈禧太后說:台灣山不清,水不秀,鳥不語,花不香,棄之不足惜。但台灣人很快就成立了自救的「台灣民主國」,推巡府唐景崧為民主國大總統,原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為軍事領袖,準備開展抗日鬥爭。
中國大陸有一首民謠:「台灣的水,向西流,花不香,鳥不鳴,男無義,女無情。」惹得多少台灣人怒容滿面,「外省人歧視台灣人」,這是一個重要的證據。但是我說,這首民謠並未在民間流行,它是李鴻章寫在奏摺裡安慰慈禧太后的,甲午戰敗,割讓台灣,李鴻章很難過,慈禧心裡的滋味又豈能好受?所以李鴻章故意貶低台灣的價值,君王專制時代臣子如此進言,人人知道他言不由衷。我裝做很博學的樣子提出假設,這首民謠恐怕是李鴻章的幕僚捏造出來的吧?怎麼沒從別處看到同樣的記載呢?我料定主編不會去查考,果然,文章在中華副刊註銷來了。
中國大陸有一首民謠:「台灣的水,向西流,花不香,鳥不鳴,男無義,女無情。」惹得多少台灣人怒容滿面,「外省人歧視台灣人」,這是一個重要的證據。但是我說,這首民謠並未在民間流行,它是李鴻章寫在奏摺裡安慰慈禧太后的,甲午戰敗,割讓台灣,李鴻章很難過,慈禧心裡的滋味又豈能好受?所以李鴻章故意貶低台灣的價值,君王專制時代臣子如此進言,人人知道他言不由衷。我裝做很博學的樣子提出假設,這首民謠恐怕是李鴻章的幕僚捏造出來的吧?怎麼沒從別處看到同樣的記載呢?我料定主編不會去查考,果然,文章在中華副刊註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