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武成帝 (Chinese Wikipedia)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sources in references of the Wikipedia article "齐武成帝" in Chinese language version.

refsWebsite
Global rank Chinese rank
27th place
30th place

wikisource.org

zh.wikisource.org

  • 北齊書 卷七 帝紀第七 武成帝》:世祖武成皇帝,諱湛,神武皇帝第九子,孝昭皇帝之母弟也。
  • 北齊書卷七帝紀第七武成帝》:儀錶瑰傑,神武尤所鍾愛。神武方招懷荒遠,乃為帝聘蠕蠕太子庵羅辰女,號「鄰和公主」。帝時年八歲,冠服端嚴,神情閑遠,華戎歎異。
  • 北齊書卷七帝紀第七武成帝》:元象中,封長廣郡公。天保初,進爵為王,拜尚書令,尋兼司徒,遷太尉。
  • 北齊書卷十四補列傳第六》:皇建末,孝昭幸晉陽,武成居守,元海以散騎常侍留典機密。初孝昭之誅楊愔等,謂武成云:「事成,以爾為皇太弟。」及踐祚,乃使武成在鄴主兵,立子百年為皇太子,武成甚不平。
  • 北齊書卷十四補列傳第六》:先是,恒留濟南於鄴,除領軍厙狄伏連為幽州刺史,以斛律豐樂為領軍,以分武成之權。武成留伏連而不聽豐樂視事。乃與河南王孝瑜偽獵,謀於野,暗乃歸。先是童謠云:「中興寺內白鳧翁,四方側聽聲雍雍,道人聞之夜打鐘。」時丞相府在北城中,卽舊中興寺也。鳧翁,謂雄雞,蓋指武成小字步落稽也。道人,濟南王小名。打鐘,言將被擊也。旣而太史奏言北城有天子氣。昭帝以為濟南應之,乃使平秦王歸彥之鄴,迎濟南赴幷州。武成先咨元海,並問自安之計。元海曰:「皇太后萬福,至尊孝性非常,殿下不須別慮。」武成曰:「豈我推誠之意耶?」元海乞還省一夜思之。武成卽留元海後堂。元海達旦不眠,唯繞床徐步。夜漏未曙,武成遽出,曰:「神算如何?」答云:「夜中得三策,恐不堪用耳。」因說梁孝王懼誅入關事,請乘數騎入晉陽,先見太后求哀,後見主上,請去兵權,以死為限,求不干朝政,必保太山之安。此上策也。若不然,當具表,云「『威權大盛,恐取謗衆口』,請青、齊二州刺史。沉靜自居,必不招物議。此中策也。」更問下策曰:「發言卽恐族誅。」因逼之,答曰:「濟南世嫡,主上假太后令而奪之。今集文武,示以此勑,執豐樂,斬歸彥,尊濟南,號令天下,以順討逆,此萬世一時也。」武成大悅,狐疑,竟未能用。乃使鄭道謙卜之,皆曰:「不利舉事,靜則吉。」又召曹魏祖,問之國事。對曰:「當有大凶。」又時有林慮令姓潘,知占候,密謂武成曰:「宮車當晏駕,殿下為天下主。」武成拘之於內以候之。又令巫覡卜之,多云不須舉兵,自有大慶。武成乃奉詔,令數百騎送濟南於晉陽。
  • 北齊書卷十二列傳第四孝昭六王》:帝臨崩,遺詔傳位於武成,並有手書,其末曰:「百年無罪,汝可以樂處置之,勿學前人。」
  • 北齊書卷七帝紀第七武成帝》:初,帝與濟南約不相害。及輿駕在晉陽,武成鎮鄴,望氣者云鄴城有天子氣。帝常恐濟南復興,乃密行鳩毒,濟南不從,乃扼而殺之。後頗愧悔。初苦內熱,頻進湯散。時有尚書令史姓趙,於鄴見文宣從楊愔、燕子獻等西行,言相與復讐。帝在晉陽宮,與毛夫人亦見焉。遂漸危篤。備禳厭之事,或煮油四灑,或持炬燒逐。諸厲方出殿梁,騎棟上,歌呼自若,了無懼容。時有天狗下,乃於其所講武以厭之。有兔驚馬,帝墜而絕肋。太后視疾,問濟南所在者三,帝不對。太后怒曰:「殺之耶?不用吾言,死其宜矣!」臨終之際,唯扶服床枕,叩頭求哀。遣使詔追長廣王入纂大統,手書云:「宜將吾妻子置一好處,勿學前人也。」
  • 北齊書卷七帝紀第七武成帝》:孝昭幸晉陽,帝以懿親居守鄴,政事咸見委託。二年,孝昭崩,遺詔徵帝入統大位。及晉陽宮,發喪於崇德殿。皇太后令所司宣遺詔,左丞相斛律金率百僚敦勸,三奏,乃許之。
  • 北齊書卷七帝紀第七武成帝》:三年春正月庚申朔,周軍至城下而陳,戰於城西。周軍及突厥大敗,人畜死者相枕,數百里不絕。詔平原王段韶追出塞而還。
  • 北齊書卷七帝紀第七武成帝》:閏月乙未,詔遣十二使巡行水潦州,免其租調。乙巳,突厥寇幽州。周軍三道並出,使其將尉遲迥寇洛陽,楊檦入軹關,權景宣趣懸瓠。冬十一月甲午,迥等圍洛陽。戊戌,詔兼散騎常侍劉逖使於陳。甲辰,太尉婁叡大破周軍於軹關,擒楊檦。
  • 北齊書卷七帝紀第七武成帝》:十二月乙卯,豫州刺史王士良以城降周將權景宣。丁巳,帝自晉陽南討。己未,太宰、平陽王淹薨。壬戌,太師段韶大破尉遲迥等,解洛陽圍。丁卯,帝至洛陽,免洛州經周軍處一年租賦,赦州城內死罪已下囚。
  • 资治通鉴 卷一百六十八 陈纪二 起上章執徐,盡玄黓敦牂,凡三年。》:初,齊顯祖命群官刊定魏《麟趾格》為《齊律》,久而不成。時軍國多事,決獄罕依律文,相承謂之「變法從事」。世祖即位,思革其弊,乃督修律令者,至是而成,《律》十二篇,《令》四十卷。其刑名有五:一曰死,重者轘之,次梟首,次斬,次絞;二曰流,投邊裔為兵;三曰刑,自五歲至一歲;四曰鞭,自百至四十;五曰杖,自三十至十;凡十五等。其流內官及老、小、閹、癡並過失應贖者,皆以絹代金。三月,辛酉,班行之,因大赦。是後為吏者始守法令。又敕仕門子弟常講習之,故齊人多曉法。
  • 北齊書卷七帝紀第七武成帝》:丙子,乃使太宰段韶兼太尉,持節奉皇帝璽綬傳位於皇太子,大赦,改元為天統元年,百官進級降罪各有差。又詔皇太子妃斛律氏為皇后。於是群公上尊號為太上皇帝,軍國大事咸以奏聞。始將傳政,使內參乘子尚乘驛送詔書於鄴。
  • 北齊書卷七帝紀第七武成帝》:天統四年十二月辛未,太上皇帝崩於鄴宮乾壽堂,時年三十二,諡曰武成皇帝,廟號世祖。五年二月甲申,葬於永平陵。
  • 北齊書 卷十 補列傳第二 高祖十一王》:詔令徵浚,浚懼禍,謝疾不至。上怒,馳驛收浚,老幼泣送者數千人。至,盛以鐵籠,與上黨王渙俱置北城地牢下,飲食溲穢共在一所。明年,帝親將左右臨穴歌謳,令浚和之。浚等惶怖且悲,不覺聲戰。帝為愴然,因泣,將赦之。長廣王湛先與浚不睦,進曰:「猛獸安可出穴。」帝默然。浚等聞之,呼長廣小字曰:「步落稽,皇天見汝!」左右聞者,莫不悲傷。浚與渙皆有雄略,為諸王所傾服,帝恐為害,乃自刺渙,又使壯土劉桃枝就籠亂刺。槊每下,浚、渙輒以手拉折之,號哭呼天。於是薪火亂投,燒殺之,填以石土。後出,皮髮皆盡,屍色如炭,天下為之痛心。
  • 资治通鉴 卷一百六十八 陈纪二 起上章執徐,盡玄黓敦牂,凡三年。》: 趙郡王睿先使黃門侍郎王松年馳至鄴,宣肅宗遺命。湛猶疑其詐,使所親先詣殯所,發而視之。使者覆命,湛喜,馳赴晉陽,使河南王孝瑜先入宮,改易禁衛。癸丑,世祖即皇帝位於南宮,大赦,改元太寧。
  • 北齊書 卷九 列傳第一 後宮》: 孝昭即位,降居昭信宮,號昭信皇后。
  • 北齊書 卷九 列傳第一 後宮》: 武成踐祚,逼后淫亂,云:「若不許,我當殺爾兒。」后懼,從之。後有娠,太原王紹德至閣,不得見,慍曰:「兒豈不知耶,姊姊腹大,故不見兒。」后聞之,大慚,由是生女不舉。
  • 北齊書 卷九 列傳第一 後宮》: 帝橫刀詬曰:「爾殺我女,我何不殺爾兒!」對后前 築殺紹德。后大哭,帝愈怒,裸后亂撾撻之,號天不已。盛以絹囊,流血淋漉,投諸渠水,良久乃蘇,犢車載送妙勝尼寺。
  • 北齊書 卷九 列傳第一 後宮》:后性 愛佛法,因此為尼。齊亡入關。隋時得還趙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