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of information sources in references of the Wikipedia article "吳景略" in Chinese language version.
我从50年代初期就开始广泛地听南北琴人的演奏(有的当面听,有的听录音),有的老先生搞琴艺搞了很长时期,在技术上大部分做不到精准。吴老在众多的琴人中很难得地做到了技艺精熟。
就古琴来谈古琴,常常提倡“萧散闲远”的一面,这一面的极端就是枯窘。有相当一部分琴人弹的枯窘,不够生动。吴老弹的一个很大特点是气韵生动。一方面是他艺术的天赋所致,一方面是融汇了其他民乐演奏的特长,所以他能保持古琴的特点、古琴的魅力,同时他比多数琴人弹的更富有表现力。
古琴的“萧散闲远”这个传统的美学观点,造就了相当一部分琴人弹的比较干枯。强调古,强调苍古,容易走向另一面。就在书家,也有几个相当有名的书家写的字象干柴一样,强调苍劲就走向这一面,我不赞成。苍劲也应该包括韵的一面,应该有艺术性,不应仅仅是强调苍老,还应该具备人的生动活泼的内心的感受,应该传神。我觉得吴先生弹的东西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可解性。他的作品有一定的深度,但都比较容易懂。
在演奏古曲中,有的人标榜“古”,实际却非常平淡平庸,那个“古”,我就把它叫做假古董;真正的古董、好的古董都是生动活泼的,具有古代的生活内容和精神力量。吴老弹的《渔樵问答》也有古人的那种闲远的东西,它的主要方面却是入世的东西,而不是出世的东西,不是隐逸的东西。他弹的很潇洒,和古人的情趣是一致的,但他有健美的一面。健美在古琴里边或在民乐的很多古曲里都是难得做到的,而吴老的古琴演奏风格具备这样一个健美的特点,他的演奏整个比较雄迈;同时它又有美的绮丽的一面。我常常联想到清朝的一个书法家刘墉(刘石庵),他用的一个图章叫“飞腾绮丽”,我觉得这四个字跟吴先生的演奏风格比较贴切。它很生动但又很美,整个是绮丽的,又是健美的,它具备了健美的一面,又具备了苍古的一面,所以他弹的很有力。特别是他近些年的演奏,非常苍古遒劲,坚、亮、彩都具备了,又很松活。
艺术总是要精细的,再豪放的东西也是在精心的琢磨下产生的,粗心大意不可能有好的艺术。苏东坡说:“始知真放在精微”。吴先生弹的很精细,但并不琐碎,听起来落落大方,气象宽博挺拔,弹的很绮丽但是没有任何靡靡之音的色彩,整个音乐从头到尾都是非常畅达的。畅达也不是所有的演奏家都能做到的,很多人的演奏听起来是疙疙痞瘩的,音乐的内涵不那么通畅。而吴老弹的非常畅达,是所谓的骨气洞达,他弹的既有松风流水古人超逸的一面,又不像有些人颓唐衰飒。吴先生之所以能形成他这样的风格,我觉得是由于能“通古今之变”。他对艺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既继承了古代的东西,又接受了艺术发展上的普遍规律,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
我从50年代初期就开始广泛地听南北琴人的演奏(有的当面听,有的听录音),有的老先生搞琴艺搞了很长时期,在技术上大部分做不到精准。吴老在众多的琴人中很难得地做到了技艺精熟。
就古琴来谈古琴,常常提倡“萧散闲远”的一面,这一面的极端就是枯窘。有相当一部分琴人弹的枯窘,不够生动。吴老弹的一个很大特点是气韵生动。一方面是他艺术的天赋所致,一方面是融汇了其他民乐演奏的特长,所以他能保持古琴的特点、古琴的魅力,同时他比多数琴人弹的更富有表现力。
古琴的“萧散闲远”这个传统的美学观点,造就了相当一部分琴人弹的比较干枯。强调古,强调苍古,容易走向另一面。就在书家,也有几个相当有名的书家写的字象干柴一样,强调苍劲就走向这一面,我不赞成。苍劲也应该包括韵的一面,应该有艺术性,不应仅仅是强调苍老,还应该具备人的生动活泼的内心的感受,应该传神。我觉得吴先生弹的东西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可解性。他的作品有一定的深度,但都比较容易懂。
在演奏古曲中,有的人标榜“古”,实际却非常平淡平庸,那个“古”,我就把它叫做假古董;真正的古董、好的古董都是生动活泼的,具有古代的生活内容和精神力量。吴老弹的《渔樵问答》也有古人的那种闲远的东西,它的主要方面却是入世的东西,而不是出世的东西,不是隐逸的东西。他弹的很潇洒,和古人的情趣是一致的,但他有健美的一面。健美在古琴里边或在民乐的很多古曲里都是难得做到的,而吴老的古琴演奏风格具备这样一个健美的特点,他的演奏整个比较雄迈;同时它又有美的绮丽的一面。我常常联想到清朝的一个书法家刘墉(刘石庵),他用的一个图章叫“飞腾绮丽”,我觉得这四个字跟吴先生的演奏风格比较贴切。它很生动但又很美,整个是绮丽的,又是健美的,它具备了健美的一面,又具备了苍古的一面,所以他弹的很有力。特别是他近些年的演奏,非常苍古遒劲,坚、亮、彩都具备了,又很松活。
艺术总是要精细的,再豪放的东西也是在精心的琢磨下产生的,粗心大意不可能有好的艺术。苏东坡说:“始知真放在精微”。吴先生弹的很精细,但并不琐碎,听起来落落大方,气象宽博挺拔,弹的很绮丽但是没有任何靡靡之音的色彩,整个音乐从头到尾都是非常畅达的。畅达也不是所有的演奏家都能做到的,很多人的演奏听起来是疙疙痞瘩的,音乐的内涵不那么通畅。而吴老弹的非常畅达,是所谓的骨气洞达,他弹的既有松风流水古人超逸的一面,又不像有些人颓唐衰飒。吴先生之所以能形成他这样的风格,我觉得是由于能“通古今之变”。他对艺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既继承了古代的东西,又接受了艺术发展上的普遍规律,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