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佛教 (Chinese Wikipedia)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sources in references of the Wikipedia article "小乘佛教" in Chinese language version.

refsWebsite
Global rank Chinese rank
1st place
1st place
low place
low place
low place
low place
low place
low place
low place
low place
5th place
12th place
low place
low place
low place
2,021st place
low place
2,101st place
low place
8,451st place
27th place
30th place
1,195th place
1,215th place
low place
3,839th place
3rd place
8th place
381st place
15th place
2,798th place
141st place
low place
low place
low place
3,055th place
low place
low place
low place
1,815th place
low place
4,823rd place
6th place
4th place

archive.org

  • 圣严法师. 圣严法师学佛三书·正信的佛教.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ISBN 9787561340561. ·〈什么叫大乘和小乘?〉:“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对象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了。佛对根器浅薄的听众,说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十善,称为人天乘;对于厌世观念很浓的人,便说解脱生死的方法,称为声闻的小乘;对于根器深厚而有悲愿化世的听众,便是菩萨大乘。事实上,佛法共分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修上品五戒十善的生天,中品五戒十善的生人,综合五戒十善,称人天道;声闻 是由于听法修行而得解脱生死的,独觉是不由听法无师自觉而解脱生死的,综合声闻独觉,称为解脱道;菩萨道是既求取解脱道而又不舍人天行的一种法门,所以大乘的菩萨道是解脱道与人天道的综合。仅在人天道修持五戒十善的人,尚是凡夫。证了解脱道,不再受生死的 人才是圣人,因他们只顾自己乘著佛法而解脱,不愿回头过来救度其他的众生,所以称为小乘。菩萨是上求无上佛道而自己解脱生死,下化无量众生同离生死苦海,所以称为大乘。从佛教的分布来说,通常说北传的梵文系佛教──以中国为中心而至日 本、韩国、蒙、藏的佛教,是大乘佛教;南传的巴利文系佛教──以锡兰为中心而至泰、缅等国的佛教是小乘佛教。其实,这是出于北传佛教徒的区分法,南传佛教徒根本否认这种区分法的正确性,因在根本有部律卷四十五及杂阿含二八、七六九均有大乘之名,那是指八正道的修持者;杂阿含二六、六〇四以行四摄法为大士,增一阿含卷十九明白载有大乘的六度。除了理论境界上的发挥,北传佛教,超过了南传佛教,在佛教的生活实践上,北传地区未必全是大乘的,南传地区也未必全是小乘的;北传的中国佛教,除了素食 而外,没有什么比南传佛教更出色,尤其在中国大乘佛学的成就,因了中国老庄思想所形成的玄学清谈,在魏晋时代特别风行,所以上流社会的士君子们,也把佛学当做消遣及清谈的玄理,中国的天台宗及华严宗的理路,确也受有这一风尚的若干暗示,所以近代有一位日本学者木村泰贤,批评中国的佛教是属于学问的佛教,而非实践的佛教,实亦不无理由,事实上,天台华严的思想架构,也多出于中国高僧的自悟境界,在印度的佛教思想方面,并没有足够的依据。因此,中国真正的大乘精神,从未普及到民间去过,更说不上成为中国民间生活信仰的依归了。所以也有人说:中国的佛教乃是大乘的思想小乘的行为。 ”

bfnn.org

book.bfnn.org

  • 釋宣化. 蔡寬淨 , 编. 佛說四十二章經淺釋. 報佛恩網. [1994年首次發表] [2023-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1) (中文). 有些人說,這是一部講小乘佛法的經典。其實不然。這部經典,佛並不是在一個專門的法會上說的,而是在佛涅槃以後,由他的弟子們,把他一生所說的一些警句,擇要系統編集而成。也就是宣化上人所說的:這是一部「佛的語錄」。把佛所說的某一段話稱為一章,共選集了四十二段話,編集成了這部《佛說四十二章經》。因此,這部經典實在既不能說單只是小乘佛法,也不能說單只是大乘佛法;而是綜合佛一生所說的大小乘全部佛法。 

books.google.com

buddhaspace.org

  • 空華外道. 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2025-04-01]. Śūnyapuṣpa,印度之小乘學者,謗大乘為空華外道。慈恩傳四曰:『僧皆小乘學,不信大乘,謂為空華外道,非佛所說。(中略)那爛寺空華外道,與迦波釐不殊故也。』 

buddhistdoor.net

chibs.edu.tw

dalailama.com

hkbuddhist.org

insightmeditationcenter.org

laotzutao.com

lingyinsi.com

  • 性恩行者. 《佛说四十二章经》译文. 靈隱寺. 2014-07-13 [2025-07-03] (中文). 佛说:"好好思量下身中的四大,它们各自都有名称,都叫‘无我’。这个身体,是我寄生的地方,它不会长久。这事就如同幻影。" 

nhu.edu.tw

nhuir.nhu.edu.tw

ntu.edu.tw

enlight.lib.ntu.edu.tw

plm.org.cn

hk.plm.org.cn

  • 饶宗颐. 三教论. 香港寶蓮禪寺. 2014-11-03 [2023-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3). 

qq.com

mp.weixin.qq.com

spokensanskrit.de

tsadra.org

rywiki.tsadra.org

web.archive.org

weebly.com

gotobr.weebly.com

  • 陳義憲. 曾國 , 编. 代小乘佛教喊冤. 佛学研究 Christian Center for Buddhism Research. [2025-07-03] (中文). 第二、如果小乘真的是那麼自私,他們應該不會把佛法傳到中國。但從佛教史知道,在早期的中國,「小乘佛教」也曾傳到中國,像原先中國佛教共有十三宗,其中最早消失的兩個宗,就是「小乘佛教」;他們的消失,是華人不要他們的佛法;因為「小乘佛教」忠於佛說,強調人要成佛,至少必須苦修「三大阿僧祇劫」,也就是要苦修4的後面要加56個0年,比起「大乘佛教」的「唸一聲佛勝讀三藏十二部的說法」當然困難了很多,而佛教徒也在「避難驅易」的心理下,就把「小乘佛教」丟到垃圾筒中了。不可否認的,釋迦牟尼的佛法,有很多亂蓋的地方,特別是他的宇宙論,真的讓人不敢領教;但大乘佛教所強調的「極樂世界」,也只是「龜在笑鱉無尾」而已。因此,不是「小乘的佛教」不要華人;而是華人不要「小乘的佛教」,「小乘的佛教」並沒有撤退,他們的消失,是被大乘打敗,打到全軍覆沒。像這樣的滅亡,大乘佛教怎能說他們不顧別人的死活呢? 

wfbhq.org

wikisource.org

zh.m.wikisource.org

  • 艾約瑟. 釋教正謬. 维基文库. [1857年首次發表] [2025-02-09] (中文). 中國漢明帝時、迦葉摩騰所繙、不過小乘、迨魏晉六朝、始有大乘經典、如是恐釋氏所言如來金口宣言十二部經者、大非眞實話頭也、案晉法顯、經歷西域諸方參學、或從大乘、或從小乘、蓋當時北方諸國、所習大乘中、猶未盡去小乘也、二十八祖達摩、來東土、以七佛相傳、爲正法眼藏、彼南天竺未有他佛菩薩、亦可證大乘非如來親授矣、學佛者宜知觀音、勢至、文殊、普賢、非如來實有此諸大弟子、無非馬鳴、龍樹、天親等、聳人觀聽、憑空結撰、即彼法中所云、華嚴樓閣、彈指應現也、釋氏復恐人視小乘爲不足觀、於是造作大乘、一娑婆世界、化而華藏世界、一佛、一經、化而爲十方三世、無數諸佛名經、大爲塗飾、以炫人目、要之終不能使人敬事上帝、愛人如己、以循其本分事也、中國各處、崇奉大乘經教、較西南諸國所重者、更無實際可攷、 

worldca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