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of information sources in references of the Wikipedia article "论语" in Chinese language version.
「論纂」之意,當為編次、匯集……「論纂」、「論輯」、「具論」的「論」,都是借為「侖」。《說文》:「侖,思也。从亼从冊。」「从亼从冊」,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改為「从亼」,並云:「聚集簡冊,必依其次弟(次第),求其文理。」「聚集簡冊」,即編次義。《論語》之「論」,用的也是編次義。因此,章炳麟說《論語》之「論」「古但作侖」,章氏說:「論者,古但作侖,比竹成冊,各就次第,是之謂侖。……《論語》為師弟問荅,乃亦畧記舊聞,散為各條,編次成帙,斯曰『侖語』。」可見《論語》之「論」,是借為「侖」,其音亦當同「侖」。「侖」字《廣韻》「力迍切」,讀平聲。《論語》之「論」,普通話讀 lun2,正與「力迍切」一音相應。
「論纂」之意,當為編次、匯集……「論纂」、「論輯」、「具論」的「論」,都是借為「侖」。《說文》:「侖,思也。从亼从冊。」「从亼从冊」,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改為「从亼」,並云:「聚集簡冊,必依其次弟(次第),求其文理。」「聚集簡冊」,即編次義。《論語》之「論」,用的也是編次義。因此,章炳麟說《論語》之「論」「古但作侖」,章氏說:「論者,古但作侖,比竹成冊,各就次第,是之謂侖。……《論語》為師弟問荅,乃亦畧記舊聞,散為各條,編次成帙,斯曰『侖語』。」可見《論語》之「論」,是借為「侖」,其音亦當同「侖」。「侖」字《廣韻》「力迍切」,讀平聲。《論語》之「論」,普通話讀 lun2,正與「力迍切」一音相應。
「論」作為名詞而讀為平聲在先秦典籍中並非偶見,如《禮記‧王制》:「凡制五刑,必即天論。」鄭玄註:「論或為倫。」陸德明《釋文》:「論,音倫,理也。」又如《晏子春秋‧內篇諫下》:「且夫上正其治,下審其論,則貴賤不相踰越。」蘇輿校註:「論,讀為倫。倫,等也,言審其貴賤之等也。「再如《荀子‧解蔽》:「萬物莫形而不見,莫見而不論,莫論而失位。」郝懿行註:「論,讀為倫。倫者,理也。」這些前人的註釋,都可作為《論語》之「論」之所以讀為平聲的旁證。